中古車損害賠償之計算

吳子毅
Dec 24, 2019

--

20230626更新

一、問題意識:

中古車受損時,得請求之損害賠償項目為何?又應如何計算數額?

二、法條規定:

(一)第213條:

1.第1項:

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

2.第3項:

第一項情形,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

(二)第196條:

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

三、分析:

(一)汽車損毀但仍得修復之情形:

1.技術性貶值

(1)依定率遞減法計算折舊、性質上無折舊問題者不予折舊(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7年度上易字第282號判決):

「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之規定,汽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採定率遞減法計算折舊時,耐用年數5年者,折舊率為每年千分之369,如採用定率遞減法折舊者,其最後1年度之折舊額,加歷年折舊累計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10分之9,亦即採用定率遞減法折舊者,最後1年度之未折減餘額等於成本10分之1。揆諸前開說明,其零件部分應扣除折舊費用10分之9,是被上訴人所得請求殘值73,932元(計算式:739,320元×1/10=73,932元);至內裝拆裝工資38,000元,及全車控制單元處理費48,000元,衡酌其性質並無折舊問題,故不予折舊,是被上訴人得請求系爭車輛之修復費用為159,932元(計算式:38,000元+48,000+73,932元=159,932元)。」

(2)於新車之情形,定率遞減法較符市價行情(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99年度上易字第373號判決):

「再者,所得稅法就固定資產之折舊方法固定有平均法、定率遞減法、工作時間法及其他折舊方法之分,且在法院損害賠償案件之審判實務中,並或有援引該法規所列之各該方法,以為新品換舊品時計算其折舊額之參考。然該等折舊方法,其中依平均法及工作時間法計算而得之賠償額雖較定率遞減法為多,對被害人較為有利。但因購入新車不久即再轉售,即令使用期間僅1年,依中古車之市場行情而論,其價格通常均較新車時驟然劇減,故本院認應採用定率遞減法計算折舊,較符市價行情。」

(3)依平均計算法計算折舊(臺灣臺中地方法院97年度簡上字第15號判決):

按依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48條規定,固定資產之折舊方法有採平均法者、定率遞減法、工作時間法三種方法,其中依定率遞減法所計算之折舊額較高,依平均法、工作時間所計算之折舊額較低。本院認定率遞減法於稅捐法上採用有助加速資產折舊,實質上有增列成本,減少盈餘之情形,可促使財務健全化,但於民法損害賠償請求時,因折舊率過高,常與實際折舊不相符合,不足彌補實際損害;另工作時間法常因工作時間之不易認定,亦不宜採用,故本院認應採平均法計算折舊始為妥當。原審判決採用定率遞減法計算修車費用零件部分之折舊,上訴人上訴主張應改採平均法計算折舊,為有理由,應予採信。上訴人原審主張:系爭車輛因本件車禍受損送修支出修理費合計115,271元,其中零件費用為81,073元,工資費用則為34,198元等情,業為兩造所不爭,故應堪採信。又系爭車輛係94年6月出廠,此有行照影本在卷足憑,本院審酌系爭車輛於本件車禍發生時已使用1年5月,而系爭車輛毀損之修復,係以新品零件替換舊品,故計算上開零件之損害賠償數額時,自應扣除折舊部分始屬合理。本院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之規定,自用小客車之耐用年數為5年,依平均法每年折舊千分之200,並參酌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6款規定「固定資產提列折舊採用平均法或定率遞減法者,以一年為計算單位,其使用未滿一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算之,不滿一月者,以一月計」之規定,系爭車輛於車禍發生時已出廠1年5月,故前揭零件之殘價為13,512元【計算式:殘價=取得成本÷(耐用年數+1),即81,073÷(5+1)=13,512】,折舊額為19,142元【計算式:折舊額=(取得成本-殘價)×折舊率×年數,即(81,073-13,512)×0.2×17/12=19,142】,故上訴人得請求之零件費用為61,931元【計算式:零件得請求金額=取得成本-折舊額,即81,073-19,142=61,931】,從而上訴人得請求之修車費用為96,129元【計算式:61,931+34,198=96,129】。)

(4)無須計算折舊之見解(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04年度簡上字第60號判決):

「查汽車被撞損後,不論如何修復(除消耗品如輪胎、雨刷等零件外),其價值本會減損,尤其在中古車市場,消費者購買意願會較低,此為眾所周知之事,依民事訴訟法第278條第1項規定無需舉證。酌以市面上欲購得相同時期之中古零件,本有困難,堪認購買新品應為修復車輛通常必要之花費,從而被上訴人既尚須承受日後中古車市折價之減損,自不可能因零件以新品更換舊品,而受有不當得利,故原審就材料費用部分未予折舊,核屬無違。上訴人執前詞請求廢棄原判決云云,洵不足採。」

(5)折舊計算應依個案決定而非依統計上一般性數值之見解(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易字第255號判決):

按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係應有之狀態,自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於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請求賠償修復費用外,就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值,於超過修復費用之差額範圍內,仍得請求賠償。次按,關於物之喪失或損害,請求金錢賠償,其有市價者,應以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蓋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並非「原來狀態」,而係「應有狀態」,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其價格應以加害人應為給付之時為準,被害人請求賠償時,加害人即有給付之義務,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被害人於起訴前已曾為請求者,以請求時之市價為準。又按,物被毀損時,被害人依民法第196條請求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固得以必要之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但應就個案特定之受損物為估定,不得採用統計上一般性之數值為標準(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746號、95年度台上字第1798號、79年度台上字第1458號裁判意旨參照)。…然揆諸前開說明,行政院公佈之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僅為通常情形計算物之耐用年限及其殘值之參考,倘被上訴人能證明其車輛因毀損而減少之實際價值若干,自應就個案特定之受損物為估定,而非僅採統計上一般性之數值為標準。證人羅滿祥乃長達10餘年均任職於「飛雅特」之台灣總代理即三信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並專職維修,嗣亦經手系爭車輛之維修,應對該廠牌中古車市場行情及系爭車輛狀況均甚為熟悉,堪信所為證述內容,應屬可採。足證系爭車輛於事故發生時之實際市場交易價格應至少尚有30餘萬元,是被上訴人因此支出修復費用271,200元(含工資63,500元、零件207,700元),其更換新品零件部分固本應予折舊,然汽車經撞擊後雖經修復(即俗稱之事故車),必導致交易價格之減損,此為眾所週知之事實,從而,本院審酌系爭車輛之修復雖有換裝新品之情事,惟其本身之價值已因發生車禍而減損,而依被上訴人修復後之轉賣價格觀之,其並未因此獲有任何差額利益〈被上訴人以33萬元購入,花費44,190元(9960+19590+14640=44190元,見原審卷第11、12頁)整修,嗣以35萬元出售〉,堪信系爭車輛因本件事故發生毀損,因此所減少之價值並不低於該修復費用,則被上訴人主張以上述修復費用作為其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之估定標準,洵屬有據,應予准許。」

2.交易性貶值

(1)賠償金額不得超過其物未毀損前之價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8年度上易字第151號判決):

「(一)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民法第196條定有明文。次按損害賠償目的在於填補損害,其應回復者,係物之應有狀態,自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於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請求修補或賠償修復費用,以填補技術性貶值之損失而回復物之物理原狀外,倘修復後其物因毀損所減少價額仍超過必要修復費用時,就其差額(即交易性貶值)亦得請求賠償,惟賠償金額不得超過其物未毀損前之價額,此乃基於損害賠償填補損害目的之當然解釋。而衡諸社會通常觀念,汽車發生事故後成為事故車,於交易時必因買受人主觀心理因素而貶值。系爭汽車因本件事故成為事故車,揆諸上開說明,宏軒公司自仍得就其差額請求交易性貶值,台灣中油公司、亞矽亞公司抗辯系爭汽車並無交易性貶值乙節,並非可採。」

(2)不論有無出售皆得請求(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新市簡易庭107年度新簡字第286號判決):

「按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外,並不排除民法第213條至第215條之適用;依民法第196條請求賠償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被害人如能證明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超過必要之修復費用時,就其差額,仍得請求賠償(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一)參照)。蓋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係損害事故發生前之應有狀態,自應將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悉數考量在內,故於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請求修補或賠償修復費用,以填補技術性貶值之損失而回復物之物理性原狀外,就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交易價值,亦得請求賠償,以填補交易性貶值之損失而回復物之價值性原狀(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381號判決意旨參照)。又系爭車輛如因本件車禍事故交易價值有所貶損,等同於使該車輛使用人使用較低財產價值之車輛,而此財產價值上之損害,並非未經出售即未實現,而本件原告係請求「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而非「交易上之損害」,故不論系爭車輛有無出售,只要價額減損,即可請求。是被告辯稱系爭車輛在未以二手車出售前,即無損害,故不得請求車損折價云云,並非可採。…至被告另辯稱系爭車輛維修費171,172元已超越原告主張之價值貶損,且被告已經賠付,原告應不得請求車輛減損價值云云,並援引實務有關零件應折舊之見解,然原告請求者為車輛修復後之價值貶損部分,性質與車輛修復費不同,亦與維修零件折舊無涉,屬於車輛維修復原後,仍因車禍受損存有之價值上損害,自得請求被告賠償,故被告此部分辯詞,不能作為拒不賠償原告此部分之合法依據。

(3)事故車之市價與自然耗損者不同(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7年度簡上字第87號判決):

「按因損害賠償之目的係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故其應回復者,乃應有之狀態,而非原有之狀態,是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於物被毀損時,被害人除得請求賠償修復費用外,就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值,於超過修復費用之差額範圍內,仍得請求賠償(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2746號判決要旨參照)。查系爭車輛雖經修復,但未來買賣交易上確實可能因交易相對人對系爭車輛曾經發生事故是否因此影響使用期限存有疑慮,導致系爭車輛交易價格降低,與一般車輛因時間經過之自然耗損而影響市價並不相同,此可由中古車交易市場對於中古車是否曾經發生事故,乃影響價格重大因素之一可證,故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賠償系爭車輛因此車禍事故超過修復費用外所減少之價值,即非無據。」

(4)得不請求回復原狀,而選擇請求交易性貶值(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9年度簡上字第90號判決):

「四、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民法第196條定有明文。再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民法第213條亦有明文。是綜合上開法律規定之內容可知,於不法毀損他人之物時,被害人可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亦得不作此求,而僅請求回復其物於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此觀民法第213條之規定業已明文敘及「除法律另有規定」等文字,足堪認定同法第196條之規定即係屬於民法第213條所謂「除法律另有規定」之例乙節及由民法第196條於88年4月21日修正時之立法理由略謂: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有時難於估計,且被毀損者有回復原狀之可能時,被害人有時較願請求回復原狀。為使被害人獲得周密之保護,不宜剝奪被害人請求回復原狀之權利。爰以修正,賦予被害人選擇之自由,使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亦不排除其選擇請求回復原狀等語,均益明被害人不願請求回復原狀時,得直接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甚明。故本件被上訴人不請求回復原狀而直接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上訴人連帶賠償系爭車輛因本件車禍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洵屬有據。…本件被上訴人直接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上訴人連帶賠償系爭車輛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於法並無不當。而查,系爭車輛係於95年6月29日出廠,初始購入金額為890,000元,有統一發票2紙之影本在卷可憑(見原審卷第89頁),且經被上訴人送台北縣汽車商業同業公會鑑定之結果,認為系爭車輛於事故前即98年8月,中古車市場行情價約為400,000元左右;在事故後未修整前約為130,000元左右等情,有系爭車輛行車執照、台北縣汽車商業同業公會98北縣汽商煜字第1870號函在卷可憑(均為影本,見原審卷第11頁、第15頁)。本院審酌上開公會雖非以鑑定中古車輛市場價格為主要業務,然目前國內亦無何以鑑定中古車輛市場價格為主要業務之單位,而有關汽車商業之各事項當中,本即包含中古車之買賣鑑價等事宜,且上開公會與兩造間均無何利害關係,應無偏袒護短之虞;加以被上訴人於原審判決後將系爭車輛出賣,其價金為12萬元乙節,前已述及,與上開公會所鑑定系爭車輛事故後之價值為13萬元,相差無幾,益足認為上開公會所為之鑑價並非無的放矢,漫無標準。是本院認為上開公會所為之前揭鑑價結果,尚值採信。準此,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連帶賠償系爭車輛因本件車禍事故毀損所減少之價額為27萬元(40萬元-13萬元=27萬元),於法堪認可採。」

(二)汽車損毀已不得修復或修復費用過高之情形:

1.修復不符實益,以市價請求(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7年度訴易字第79號判決):

「經查,系爭車輛因本件車禍事故導致車尾部分幾近全毀、車頭右方亦有多處擦撞痕跡,多項零件損壞,其毀損狀況甚為嚴重,此有道路交通事故照片在卷可憑(見偵查卷29頁、38–51頁),且系爭車輛維修費用經○○汽車材料有限公司估價後,維修費用高達42萬8600元,有估價單在卷可參(附民卷17–19頁),而與系爭車輛同廠牌、1997年出廠之相似車款中古車,於107年9月之市價約為15萬元,則有中古車市價網路查詢資料可參(見本院卷第40頁),衡酌系爭車輛修復所需費用,遠高於系爭車輛當時價值,修復不符實益,則原告請求被告按系爭車輛當時之價值15萬元賠償損害,即屬有據,逾上揭金額部分,則屬理由。」

2.參考市價及折舊依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定損害賠償(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07年度中簡字第656號判決):

「1.車輛價值22萬元部分:原告主張系爭車輛遭撞損因無法修理而報廢,受有車輛價值22萬元之損害等語,並提出網路之中古車行情表為證,惟為被告2人所否認。經查,按當事人已證明受有損害而不能證明其數額或證明顯有重大困難者,法院應審酌一切情況,依所得心證定其數額,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項亦有明文;查系爭車輛係91年(即西元2002年)11月出廠,廠牌為日產之型式SENTRAN16ES之小客車,經遭撞損業已報廢之事實,有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停駛轉報廢)可佐(本院卷第61頁),本院參以被告所提出之2013年4月至5月之進鑑價師(車業專用)汽車雜誌雙月刊115期第24頁所載中古車價格表(本院卷第63至65頁),系爭車輛同廠牌同款同年份即西元2002年元出廠之中古車,於西元2013年之中古車行情為13.5萬元,足認系爭車輛於事故當時即105年2月(即西元2016年)之中古車行情應較西元2013年中古車行情為低,復參酌依上開中古車價格表每多1年,該同款中古車行情約低1.5萬元,以此推估系爭車輛於105年之中古行情應約在9萬元;再佐以系爭車輛之新車售價依前開雜誌所載約為68.9萬元,而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附註(四)之規定,小客車耐用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千分之369。又採定率遞減法者,其最後1年之折舊額,加歷年折舊累計額,其總和不得超過該資產成本原額10分之9。依卷附系爭車輛之行車執照影本所載,該車係於西元2002年(即民國91年)11月出廠,至事故發生時間105年2月28日止,實際使用期間為13年又3月,已逾5年,則倘以新車售價計算折舊額後,僅餘約7萬元之價值。再參以原告提出之網路列印中古車價格表,於2017年系爭車輛之中古價格為12萬元(本院卷第62頁)。是綜合上開資料,本院認系爭車輛於事故當時之價值推定為10萬元,應屬適當。」

3.修復不符實益,以交易性貶值請求(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6年度上字第215號判決):

「2.本件上訴人因過失行為致系爭車輛受有損害,被上訴人已依系爭保險契約賠付被保險人日盛公司3,483,900元乙節,有汽車險理賠申請書、車險任意險報案作業、已決賠付對象維護作業查詢附卷(見原審卷一第19、21、157頁)可考,復為上訴人所不爭執,首堪認定。又系爭車輛經原審送請高雄市汽車商業同業公會鑑定結果,其於系爭車禍發生前之市價為3,500,000元乙節,有該公會106年5月5日(106)高市汽商雄字第234號函在卷(見原審卷二第413頁)可參,而系爭車輛於車禍後,因修復費用過鉅,業經被上訴人報廢,將殘體以382,500元出售予載昇公司,亦有汽(機)車各項異動登記書及報廢汽車買賣契約書在卷(見原審卷一第81、211頁)可明,堪可認定兩者之差額3,117,500元(計算式:3,500,000–382,500=3,117,500),即為系爭車輛因系爭車禍後減損之價值。3.又系爭車輛受損後之修復費用達3,601,369元,有被上訴人提出之估價單及車輛受損照片在卷(見原審卷一第39至79頁)可憑,以系爭車輛於103年12月3日出廠,有行車執照在卷(見原審卷一第23頁)可按,迄105年2月9日事故發生,已1年2月又7日,以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規定,汽車耐用年數為5年,再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千分之369,即每月折舊率為千分之30.75、每日千分之1.01,則新品零件折舊率應為千分之437.57(1×369/1000+2×30.75/1000+7×1.01/1000=437.57/1000),則被上訴人提出修復費用中維修零件價扣除折舊後為1,812,333元(3,222,327×(1–437.57/1000)=1,812,333),加計維修工資後為2,191,375元【1,812,333(零件折舊後金額)+296,924(鈑金工資)+82,118(塗裝工資)=2,191,375】,換言之,系爭車輛修復之必要費用為2,191,375元,雖少於前述減損之價值,然如前述,上訴人既得以證明系爭車輛因系爭車禍後減損之價值超過修復必要費用,就其差額部分自得依民法第196條規定為請求,則被上訴人本於保險法第53條規定,代位被保險人日盛公司依民法第196條規定,請求上訴人給付系爭車輛因系爭車禍後減損之價值3,117,500元,即屬有據,上訴人一再辯稱應以修復必要費用為限,即非可採。4.雖上訴人再辯稱物因毀損而減少之價額,應以特定物認定,不得單憑廠牌、車型、出廠年份進行受損前之價格評估,鑑定報告所認金額不可採云云。然系爭車輛已經毀損並報廢,上訴人主張應將受損前之系爭車輛送鑑定之證據調查方法,在客觀上已不可能,而中古車在二手市場之價值,一般即係依車輛之廠牌、車型、出廠年份進行評估,若有特殊情形,例如泡水車、重大事故車、改裝車才再增減其價值,並非必以實車存在為必要,此可由市售汽車雜誌可見依車輛之廠牌、車型、出廠年份進行評估後,即得以列出參考之中古車市價可得印證,高雄市汽車商業同業公會乃高雄市區汽車業界聯合組成,並得為汽車中古車價鑑定之專業機構,其前開出具之鑑定結果,又確係以系爭車輛為鑑定對象之當時中古市價,亦經本院再次向該公會確定在案,有該公會106年11月2日(106)高市汽商雄字第620號函在卷(見本院卷第131頁)可稽,則其鑑定結果既具有專業性,又無違經驗法則,即可採為證據資料,上訴人並未抗辯並舉證系爭車輛有何特殊增減價值之因素,則其逕以上開高雄市汽車商業同業公會並未見實車而鑑定,而否定該證據之可信性,並非可採。5.另上訴人再辯稱系爭車輛受損後,應可修復,其受損後之價值應以仍可合法於道路上使用之車輛為前提,而非以廢鐵價格計算云云。然系爭車輛之修復費用高達3,601,369元,已如前述,復以前開受損照片及估價單所示項目之繁多,可見系爭車輛受損嚴重,雖非完全無法修復,然以其修復費用高於修復前系爭車輛之價值以觀,系爭車輛顯已無修復價值,更不可能於修復前供作一般正常車輛於道路行駛之用,被上訴人將其報廢取其殘存價值,並以系爭車輛於事故發生後之殘餘價值與發生前原來價值比較後之差額,作為向上訴人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並無違論理法則,亦無違民法第196條規定之意旨,且若依上訴人抗辯所謂物因毀損減少之價值,應以系爭車輛受損前之中古市價與修復後可繼續合法於道路上行使之車輛作比較,前提在於應先將系爭車輛修復,姑不論系爭車輛已因報廢而無從予以修復後鑑估,僅以修復費用即已高於受損前系爭車輛本身之價值,上訴人強以要求先修復系爭車輛,始能比較差額,再執此指摘原審未以修復後之價值與修復前之價值作為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有違反論理法則與邏輯謬誤云云,實非可採。6.基此,系爭車輛受毀損所減少之價值為3,117,500元,則被上訴人依系爭保險契約,於賠付被保險人日盛公司3,483,900元後,於日盛公司得依侵權行為請求上訴人賠償3,101,400元之範圍,依保險法第53條規定代位請求給付,並無不合,應予准許。)」

4.全部損毀,以殘值請求(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05年度簡字第2號判決):

按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民法第213條第1項亦有明文。原告既自認上開機車均非新車,依上開損害賠償責任以回復原狀為原則之規定,故應以本件事故發生當時依上開機車之廠牌、型式、排氣量、出廠年月等條件之車輛價值計算其損害額。是被告抗辯應以未發生事故之中古車市場價值為計算標準,應屬可採。本件經參加人委由機車行就如附表所示機車之上開條件進行3家車行比價結果如附表「被告及參加人抗辯之殘值金額欄」所示,並提出殘值估價表(見本院訴字卷第27頁)在卷可憑,足見被告及參加人亦認如附表所示機車在中古車市場至少仍有該殘值估價表所載之價值。復經本院函詢嘉義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關於如附表所示機車之中古車殘值行情,其結果如附表「機車商業同業公會函覆殘值欄」所載,有嘉義市機車商業同業公會105年6月28日嘉市機商字第1051014號函在卷可稽(見本院簡字卷第47頁)。前後對照以觀,其殘值認定互有高低,然被告及參加人既認如附表所示機車在中古車市場至少仍有參加人所提出之殘值估價表所載之價值,故本院認為關於如附表2、3、4、5、6所示機車之損害額,即應各取上開二者殘值較高者為允當,即附表「本院認定損害額欄」所載。從而,原告關於如附表所示機車損害部分主張在24,500元範圍內,應屬有據;逾此範圍,則不能准許

5.年代久遠且修復無實益,以年代相近之相似車款市價為基礎(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5年度訴字第1357號判決):

「(三)查系爭車輛為BMW廠牌、525IA、E34車型、西元1995年7月出廠,有行車執照存卷可稽(見卷第31頁),至本件事故發生時已出廠20年8月,屬年份久遠之中古車,堪可認定。其次,和越汽車有限公司於原告估價單上記載:「初勘金額已超過中古市價行情,是否修理請會車主」等字句,原告亦自陳:其上網查過與系爭車輛同年份之中古車也有賣到20幾萬元,但不知是否同款,我的車已經停產等語(見卷第44頁),足見系爭車輛之市價低於估價單所載修復金額甚多。揆諸上開說明,被告辯稱系爭車輛之損害金額不應以修復費用為認定,而應以系爭車輛之市價為賠償,於法洵屬有據。次查,兩造均不爭執系爭車輛早已停產,中古車網站無法查得同年份、同型款之中古車市價資料,兼衡系爭車輛既為年份久遠之中古車,而非身價不斐之骨董車,倘由兩造墊付鑑定費用委請鑑定市價,訴訟費用勢將大為增加,對兩造之訴訟利益未必有利,是系爭車輛之市價,本院認為以較為接近之年份、類似型款之中古車資料作為認定基礎,較為適當。依被告所提中古車資料所示,BMW廠牌、525I、西元2000年份出廠之中古車市價為17萬元(見卷第61頁),再佐以8891中古車網站、EasyCar優質中古車網站所示資訊,同廠牌525系列、西元2001年份出廠之中古車有出價21.8萬元者,亦有出價24.8萬元者,而1997年份出廠者有出價14.8萬元者,復參以原告為一手車主,均作一般家庭外出使用等情,則系爭車輛之市價認以14萬元為當,被告就系爭車輛之損害應賠償原告14萬元。」

6.修理所需費用超過購入同樣車輛之價格者,應以車輛價格為其損害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6年度訴易字第10號判決):

「貨車修理費部分:按交通事故物之損害,依民法第213條至215條規定,其損害賠償之方法,以恢復原狀為原則,金錢賠償為例外。再者,如修理所需費用超過購入同樣車輛之價格者,應以車輛價格為其損害額,始符誠信公平原則。本件原告主張其所有9R-1800號自小貨車被撞到底盤已無法修復,如要修理費用就要13萬到15萬元,故其已另以10萬元買入同樣年份、車型之小貨車一輛云云,並提出汽車委賣合約書、已被撞毀之貨車照片3張以資為證(見附民卷第8頁、本院卷第30–32頁)。原告雖未另提送修所需費用之估價或無法修復之證明以實其說,但觀之照片中所示之系爭車輛毀損程度甚為嚴重,修復縱屬可能,惟衡之一般經驗法則,修理費用應超過購入同樣車輛之價格,是以原告請求本項損害應以金錢賠償,尚稱公允。茲查,原告原有之貨車約為11年之中古車,經本院向銷售該款汽車之經銷商「南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台南營業所」查詢當年新車銷售價格為368,000元,再徵之中古車商「南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該款汽車現今之二手買賣行情,據其依中古車買賣行情期刊「權威車訊」第224期所載最近年份即1999年份之中古車行情約為8萬元,依序計算原告所有1997年份小貨車之中古行情約4至5萬元,有該「權威車訊」行情表在卷可考(見本院卷第79頁)。再以該車新車購入價格,參以一般每年折舊百分之20計算,其殘餘價值亦僅為4至5萬元。準此,本院認原告本項得請求被告賠償之金額在5萬元之範圍內,即屬於法有據,應予准許,逾此部分之請求,則屬無據,不應准許。」

7.以起訴或請求時之市價請求(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2798 號判決):

按物受損害,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之。此觀民法第 215條規定自明。此所謂金錢賠償,指價值賠償而言。其有市價者,應以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查系爭機車因系爭火災嚴重損害,已達回復原狀重大困難之程度,上訴人得請求被上訴人賠償金錢,為原審認定之事實。果爾,上訴人所得請求被上訴人賠償之金額,應以系爭機車於上訴人請求時或104年1月8日起訴時(見一審卷一第3頁)之市價為準。原審遽以附表1 編號1、2、8、9、10、23之系爭機車,於92年12月至102年2月間陸續購入之價格,按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之規定予以折舊後,認定系爭機車毀損之損害額,已有可議。

(三)汽車遭盜賣: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8年度訴字第3號判決:

「又物因侵權行為而受損害,請求金錢賠償,其有市價者,應以請求時或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蓋損害賠償之目的在於填補所生之損害,其應回復者,並非「原來狀態」,而係「應有狀態」,應將損害事故發生後之變動狀況考慮在內。故其價格應以加害人應為給付之時為準,被害人請求賠償時,加害人即有給付之義務,算定被害物價格時,應以起訴時之市價為準,被害人於起訴前已曾為請求者,以請求時之市價為準(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242號裁判參照)。…系爭租賃車輛分別為:2015年(原告誤載為2014年)出廠之TOYOTA(RAV4)、2015年出廠之國瑞ALTIS及2015年出廠之國瑞WISH,依原告提出之前揭中古車行情表所示,系爭租賃車輛於104年6月之中古車價即市價依序為69萬元、55萬元及59萬元;基此,本院審酌權威車訊雜誌係於76年創刊,迄今已逾30年,當具專業及參考價值,且衡諸現今銀行或二手車業者承作汽車貸款或買賣業務,需一符合市場的價格來評估中古車價值時,輒常以權威車訊出具之中古車行情表資為判斷中古車行情之重要依據之一;是本院認原告主張其因系爭租賃車輛遭受侵害,而受有前揭金額之損失,應為有據併可採信。」

--

--

吳子毅
吳子毅

Written by 吳子毅

淡水人、貓奴、不是律師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