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路第一銀行 — 說個台灣首次銀行合併的故事

吳子毅
5 min readAug 27, 2018

--

在南昌路與寧波西街交叉口有間第一銀行,第一銀行旁邊南昌路一段96–106號為紅磚連棟街屋。以前經過一直以為此第一銀行與旁邊的紅磚連棟街屋是分離的兩棟建物,如果從google地圖來看,也是標示成分離的兩棟建物。不過最近經過發現,第一銀行與隔壁韓華屋實際上重疊緊密相連,不像是加蓋而成。搜尋發現,在1945年6月17日美軍航照圖跟1948年美軍航照圖(影子可以看出來建物形狀)中也發現這幾棟本來就相連在一起。在1928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中則標示這邊是「明石屋支店」。不過之後就失去線索,直到昨天把這問題放在「台灣日式宿舍群 近來可好」臉書社團,經告知,該處於昭和十年( 1935年)是株式會社台灣貯蓄銀行南門支店的位置(台北州台北市兒玉町3丁目1番地),循此線索進一步查詢,竟發現這間第一銀行或許默默地述說台灣首次銀行合併的故事。

株式會社台灣貯蓄銀行原設立於1896年11月間(實際日期則有爭論,第一銀行聲稱是26日,而據學者張怡敏考據則是12日),而後在1910年間,由台灣貯蓄銀行設立臺灣商工銀行,並於1912年將由臺灣商工銀行吸收合併台灣貯蓄銀行,而為臺灣商工銀行,是台灣首次銀行合併。「1921 年日本政府重新制定、實施『貯蓄銀行法』,禁止普通銀行兼營貯蓄銀行業務,並適用於臺灣,臺灣商工銀行因而將儲蓄業務分離,新的臺灣貯蓄銀行遂於 1922 年 1 月設立於臺北,繼續經營儲蓄業務,吸收大眾存款並辦理長期放款。 」(張怡敏,2016 ,第69頁)。再從幾張地圖來看,1916年的臺北市街平面圖及1919年的台北市街全圖在該處位置所描繪的建物形狀都是類似雙伸手的形狀,而在1921年的日治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中則已變成現在的建物形狀。或許這個改建也就是為因應分離而出的「臺灣貯蓄銀行」所為,這邊待資料考據。

而根據南投教會蔡信重長老的回憶錄:「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發生,如無就業,恐被軍部徵調,服務軍屬等職。幸閱報紙廣告,參加台灣貯蓄銀行行員招考,並承蒙上帝開路,意外面試官,認識我的堂哥信生及父親天註名望的人,雖算盤考不好,竟意外被錄取採用,分發南門分行(1942年)服務三年半,感謝主為我開路,始能踏入社會就業。」、「同時,距我的辦公埸所,僅隔一條街之遠,也被美機轟炸,我當時跺避於支店門前停仔腳所堀的防空洞內,炸彈落地時,遭受一陣沙石混合的爆風侵襲,感謝主的保護,幸平安得以無事脫險。」在1945年6月17日美軍航照圖中,則確實可見到現羅斯福路一之軒、打咔海鮮、真北平、蕃薯園,這一帶有被轟炸過的痕跡,是蔡長老所言應屬可信。可見該處位置確為台灣貯蓄銀行南門支店。

在戰後,臺灣商工銀行在1947年改組更名「台灣工商銀行」;1949年,再度更名「台灣第一商業銀行」,1976年再改「第一商業銀行」,1988年民營化(網址:http://jaungyoungming-club.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12.html),而在1949年的「最新台北市街圖工商指南」(買「古地圖看台北」會送一張)中,即可發現標示有「第一商業銀行」的字樣。然而對照位置後發現,此「第一商業銀行」應是在南昌路一段鬍鬚張魯肉飯附近,而不是現在的位置,而此位置過去應該是台灣商工銀行南門出張所(台北州台北市兒玉町2丁目10番地)。

雖然不知第一銀行是於何時遷至現址,但可以說,南昌路第一銀行的位置及其變遷,顯示出台灣商工銀行與台灣貯蓄銀行的合併與分離,並在最後回歸台灣貯蓄銀行所在地,默默地說了一個台灣首次銀行合併的故事。

--

--